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度八大圣地遗迹

    离,于佛教勤修,降伏生死军,如象摧草舍,于此法律中,常为,能竭烦恼海,当尽苦边际。”与会大众,得殊胜解,或获果证,或发三乘菩提心,奉教欢喜。   五、世尊自忉利天临降处──曲女城   位于中...;对恶性比丘宜默摈之。“佛弟子们,勿为,如来以自致正觉,无量众善由得。”   佛陀并慈悲安慰道:“世皆无常,会必有离,勿怀忧恼”。“世实危脆无坚牢者,我今得灭如除恶病。……”当知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4979866.html
  • 生死轮图的组成及意义

    表示苦和苦因寂灭的灭谛境界。佛以手指向两段偈文和月亮,这是引导我们按照偈文中的教法行持,最终就能如佛一样达到如月亮般诸苦寂灭的涅槃。   两段偈文写到:汝当求出离,于此法律中,于佛教勤修,常为,降伏生老军,能竭烦恼海,如象摧草舍,当尽苦边际。   你们应当寻求出离生死,精进修持佛法,常常地持戒、修定、观修无我空性。依靠戒定慧三学就能降伏生死魔军、枯竭烦恼大海,就象大象一脚踩坏苦惑业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轮回|轮回图|十二缘起|生死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1054619077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7)

    叫做?   33、世间人从小到老是如何被所迷惑的?你也是这样的吗?   34、地位高贵、名声远大的人,是否值得我们羡慕?为什么?   35、我们为什么应当思维来世?   此课音频下载...大大的,兴奋得得了。所以,对无惭愧者来讲,再珍贵的教言有什么用呢?   复次心具惭愧者,终不远离世法二,   殊胜善妙之规道,恒常行持。   具有惭愧者,永远不会离开世法和佛法的轨道。他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佛规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16541620500.html
  • 四谛三十七道品修行纲领

    念处观三毒因缘。   灭谛:涅槃解脱阶段。由烦恼(情智冲突)的生生灭灭到烦恼的不生不灭(情智交融)。由观缘起无我到厌离三毒缠绕而入无愿三昧,由无愿三昧而精进,而入八风吹不动的无相三昧,兼融自由(...(2)勤三昧:精进,勤断主宰欲与耽溺,勤生慈悲救济苦难的大智大能。入无量三昧。   (3)止三昧:三际托空,养精蓄锐。入无相三昧,六境耽溺。   (4)观三昧:洞悉因缘,速速成就与普及三宝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252810.html
  • 记一次禅修体验

    学处;我受持离之因的诸酒类学处;我受持离观听跳舞.唱歌.音乐.表演.穿戴.妆飾.装扮之因的花蔓.芳香.涂香学处;......" 授完八戒尊者继续念道:"善作三归和具有八支的伍波萨他戒法后,应以...休息. 这是密集禅修一天的时间安排.如此每天坐六座,共7.5个小时,2小时经行,1小时听经,依此努力精进的奉行,并持守八戒,禁语等,你会发现自己的身心一直处于的状态中.身心非常的平静. 我从第一天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5975931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理学

    原因就是他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,他还有羞耻心。所以,羞耻心是我们人性的重要心理,也是人类道德建立的基础。   二是。这也是我们修学佛法、完善人格的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。与相反的就是放纵、放荡。就是要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。在佛教中,把也称为摄心,就是不让我们的心胡思乱想。《金刚经》上说:“云何应住,云何降伏其心。”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止住这一妄想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2463005.html
  • 呵提昙闻佛调象喻悟道

    至诚恳切心对治口业,乱说话;第二、以慈悲坚固心对治刚强难伏的身业;第三、以智慧除灭一切愚痴、执著的心念。如果能运用这三种方法来调伏自己,就能度脱一切,远离三涂恶道,成就道果,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,不再有忧愁苦恼。”于是佛陀为呵提昙及所有大众说了一首偈语:   “如象名护财,猛害难禁制;系靽与食,   而犹慕逸象。本意为纯行,及常行所安;   悉舍降结使,如钩制象调。乐道,   能常自护心,...

    佚名

    |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351487183.html
  •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

    了吗?这种妄想如同生病之人错服毒药,不仅无法治愈,还会加重病情。”比丘们默然而立,沙门继续说道:“三界众生皆有烦恼,唯有信守戒法,精进退,懈怠,才能真正永离众苦。”沙门说毕,即现佛身相,并且...此语,皆面带愁容,沉默语。   这时,一位年轻比丘奋然起座,说道:“既然如此,与其老死山中而无所成,倒不如各自下山回乡,娶妻生子,建立门户。”   “是呀!再有一番事业,从事些许生意买卖,生活...

    佚名

    |故事|修行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7/1220097184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?

    不同,从朝至暮,从天黑至天明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都是生活在清苦、单调、规律、精进、的状态中,除非具有深厚善根、坚忍毅力和宏大愿力者,否则很不容易适应。   过去,出家的僧众住于深山大泽的丛林...清净,除僧相、茹素、结婚和没有个人财产之外,几乎和在家人相似。所以一般根器的人,如果遇到大善知识的提携、勉励,很难自动发心出家,出家之后,也很难至死渝。   当然,三世诸佛成佛,都是现出家大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223511750.html
  • 做事先察后入好习惯 中途放弃恶习留后世

    乃至未得所应得者,舍精进,常摄其心,逸住。”(比丘精勤修道,即使身体消瘦得筋连骨头,也不舍弃善法,乃至没有证果之间,一直放弃精进,恒常收摄自心,而住。)《般若三昧经》中说:“九十天内坐...   最初应轻率而行,应当仔细观察,见自己能够成办之后,才可以趣入,如果没有能力成办,最初就不要趣入。与其行至中间半途而废,不如最初趣入为妙。   “须先观察然后趣入”的理由是:如果行至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精进|等流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2071826945.html